他寻花问柳40年,体验上百名妓后,写下大尺度日记至今仍受追捧
你说,一个人能不能一边写社论救国,一边醉卧青楼、和名妓隔着熏笼谈诗说梦?很多人觉得这不靠谱,不像正经人干的事儿。可偏偏晚清那会儿,就真有这么个“活得不正经”的弄潮儿。他是王韬,出了名的风流书生。那时候的大上海,清晨是印刷机与油墨的命,夜晚却尽是胭脂香气和杯酒未
你说,一个人能不能一边写社论救国,一边醉卧青楼、和名妓隔着熏笼谈诗说梦?很多人觉得这不靠谱,不像正经人干的事儿。可偏偏晚清那会儿,就真有这么个“活得不正经”的弄潮儿。他是王韬,出了名的风流书生。那时候的大上海,清晨是印刷机与油墨的命,夜晚却尽是胭脂香气和杯酒未
1862年,江南烟雨朦胧,清廷的缉捕文书如利刃悬顶。因化名“黄畹”向太平军献策之事败露,王韬仓皇逃入英国驻上海领事馆,辗转流亡香港。这位曾以笔锋针砭时弊的江南才子,背负“通贼”罪名,仕途尽毁。逃亡17年间,他创办《循环日报》,翻译推广西学,声名远播东瀛。187